名字频道 > 百家姓 > 南宫
百家姓图腾

南宫姓简介

  南宫姓,中华复姓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名中位居第985位,得姓始祖为南宫括、南宫敬叔、南宫阙。据史章典籍《尚友录》上的记载,南宫源自姬姓,是周文王四友南宫子之后。史籍《世本》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两书中认为,南宫的得姓,与鲁国的南宫闵居于南宫有关。此外《通志·氏族略》上有“南宫氏是孟僖子之后,或文王四友南宫之后”的说法。春秋时鲁国贵族孟僖子的儿子,本来叫仲孙闵,由于居住南宫,所以才以南宫二字为氏。

南宫姓介绍

  南宫姓的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晚期孔子学生仲孙闵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晚期,鲁国有个大夫叫孟僖子,是庆父的后代,为鲁昭公执政时期(前541年―前510年在位)的上大夫,他曾陪同鲁昭公前往楚国,但因不懂礼节,致使鲁昭公在欢迎仪式上出丑,为此孟僖子十分惭愧自责。古代,“括”、“适”二字同音,通假。史书记载,南宫敬叔“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他道:“这人真是君子啊,高尚得很呐!”遂把侄女嫁给了他。史书记载:“孟僖子之子韬,封于南宫(今河北南宫),后世子孙遂以封地为姓,后又分化出南、宫二姓。”这位“韬”,就是南宫敬叔。近人经常将西周初期的南宫括与春秋末期的南宫敬叔这两个相距六百余年的人混淆,盖因这两个人在历史上均称“南宫括”。该支南宫氏与西周初期的南宫括后裔之南宫氏同源不同宗,与春秋时期南宫阙后裔之南宫氏同宗不同源。

  南宫敬叔的墓地,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前南宫村东南二百米处。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阙的居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阙,因居住在南宫,故址按史籍《括地志》的记载,“在雒州雒阳县东北二十六里洛阳故城中”,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的白马寺与首阳山之间,这位阙大夫遂以“南宫”命姓,史称南宫阙。在南宫阙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之姓南宫为姓氏,称南宫氏,后又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宫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南宫氏与西周初期的南宫括后裔之南宫氏即不同源也不同宗,与春秋末期孔子弟子南宫适(亦称仲孙闵、仲孙子容、仲孙敬叔、南宫敬叔、南宫括、南宫韬)同宗不同源。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四友南宫子,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南宫氏,是商王朝时期的一种官位,为王朝为各诸侯国所设,是一种专司宫廷内部重要祭祀去品的管理、修缮、清洁,属于王宫内史,其职能类似当今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其后裔子孙遂称南宫氏。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周围有“八士”、“四友”,之一即为南宫括。所谓“文王四友南官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南官子指的就是南宫括。据考证,南宫括是周文王时期的贤士,也是辅佐周文王父子兴周灭纣的一位重臣,上马能战,坐案能书,文武全才,绝非《封神演义》中描述得那样“孔武烈燥,胜少败多”。南宫括当时被西伯候姬昌封居于陕南兴安(今陕西安康岚皋),其境内有叠峦之山,后世因南宫括称之为“南宫山”,今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集峻秀于一身。周王朝建立之后,周武王封南宫括于冀、鲁之间的平原上,建有南宫城(今河北邢台南宫),后以其子南宫修为首的一支南宫氏族人则随箕子迁徙辽东,成为后世朝鲜、韩国的南宫氏一族。

  在南宫括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南宫为姓氏,称南宫氏,后又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宫氏等,世代相传至今。南宫氏族人大多尊奉南宫括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东周时期官吏南宫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周景王二十五年至周敬王四年(前520年―前516年),周景王的庶子王子朝为篡夺王位,于成周之地(都王城,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发动了叛乱,史称“周王子朝之乱”。最后,这一叛乱被晋顷公姬弃疾派大军平复。在这一历史时期,跟随王子朝的贵族中有一著名的南宫嚣,为周王室的宫内史,居南宫。周王室的南宫,就是王宫内史们的所居之地,其家族人等便以“南宫”为姓氏,称南宫氏。周武王姬发灭商纣之后,将其传承的“夏制九鼎”从朝歌(今河南淇县)搬迁到了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周灭亡是,周平王姬宜臼在公元前770年举迁成周(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时,又将“九鼎”搬至成周,一直由南宫氏管理。“王子朝乱周以争王”失败之后,“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这批人后隐于河南省的南阳地区,再后就不见于史载了,而且,“夏制九鼎”也随之失踪了。

  在历代史籍中,皆没有提到“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时是否其中有祭祀之器,只说了“典籍”。但在在周郝王姬延五十九年(秦昭襄王赢稷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东周王朝之后,遍搜成周王室之地数月,也没有得到大禹铸造的那九只鼎,之后的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嬴异人(嬴子楚)、秦王赢政又继续搜找,皆无下落。因此,有学者就推测是管理周王室重典物品的南宫嚣在逃亡时将之随带至楚国去了,也有学者认为其太也沉重,仓促之间的败逃之人不可能将其迁走,而是埋藏起来了,总之,当时无记载,如此重器从此再无下落。

  南宫姓的人口分布

  如今在中国江西南昌、吉林长春、河北邢台、河南南阳、山东蓬莱、北京、香港等地,均有南宫氏族人分布。

  南宫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东鲁郡:亦称鲁国、鲁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南宫:即今河北省邢台市辖县级南宫市,南宫之地自西汉初期置县始,就一直沿用此名。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东鲁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任城堂。

  南宫堂:以望立堂。

更多>

南宫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