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频道 > 百家姓 > 归
百家姓图腾

归姓简介

  归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名中位居第1005位,得姓始祖为归藏君、胡子豹(归豹、豹归)、貀君(貀归)。归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八十八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七十一位门阀,望族出京兆。

归姓介绍

  归姓的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为黄帝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黄帝在即天子位之前,曾在归藏国当部落首领(今湖北秭归),即大位后,留下一子继任为归藏君。

  其后,黄帝之后代归藏君世守归藏国,遂以“归藏”国名为姓氏,称归藏氏,后逐渐又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归氏、藏氏,世代相传至今,皆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归姓,出自春秋时胡子国国姓,属于以国姓为氏。归姓,则起源于尧舜时代的后夔的后裔子孙,在舜帝时期为乐正,是掌乐之官。归姓历史古老,被史家称为归夷,属于东夷集团一支。归姓部落原居于河南商丘一带地区,后来遭到商王武丁的讨伐,被迫四处播迁。除一部分留居中原地区建立了归国之外(今湖北秭归),大部分归姓族人不愿臣服于商王朝,因而整族向南迁移。其中一支归族人迁居于颖州汝阴胡地(今安徽阜阳),在斯地建立起胡国。西周初期,归姓胡国没有参与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以及管叔、蔡叔等的叛乱,因此被周公旦敕封为子爵,因称胡子国。这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得也很清楚:“胡子国,归氏。”春秋时期,归姓胡子国传至君主归豹,在周敬王姬丐二十六年(楚昭王熊壬二十二年,公元前494年),被强大的楚国军队所灭,这在史书《春秋·定公十五年》中记载:“楚灭胡,以胡子豹归是也。”楚昭王在灭了归姓胡子国之后,又在汝阴西北建立了胡城,以百越族之貀国的王族后代为国君,称貀归,其国仍称胡子国,辖地仍在今安徽阜阳地区,即故归姓胡子国之境。

  此后,在故归姓胡国的贵族子孙与貀姓胡国之贵族子孙以及国民中,皆有以原归姓胡子国之国姓为姓氏者,称归氏,世代相传至今。

  归姓的人口分布

  今河南省的郑州市、南阳市新野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钦北区、南宁市武鸣县,广东省的广州市,江苏省的苏州市、常熟市,浙江省的湖州市德清县、海宁市,上海市嘉定区、闵行区,陕西省的乾县,台湾省等地,均有归氏族人分布。

  归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更多>

归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