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频道 > 百家姓 > 柴
百家姓图腾

柴姓简介

  柴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名中位居第325位,得姓始祖为高柴(高傒十代孙)。据《通志》载:“柴氏,姜姓。齐文公子高之后。高氏傒,以王父字为氏。十世孙高柴,仲尼弟子。柴孙举,又以王父字为柴氏。汉有棘蒲侯柴武。

柴姓介绍

  柴姓的姓氏起源

  渊源一

  据《通志》载:“柴氏,姜姓。 齐文公子高之后。高氏傒,以王父字为氏。十世孙 高柴, 仲尼弟子。柴孙举,又以王父字为柴氏。汉有棘蒲侯 柴武。裔孙守礼。五代周太子无子,以守礼子荣为嗣,是为 周世宗。”《姓考》载:“齐大夫 高张食采于柴,因氏。”又《千家姓》载:“ 平阳郡。”焦作柴氏为明初 平阳郡洪洞柴家垣(庄)移民。

  渊源二

  源于 鲜卑族,出自东汉时期鲜卑 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东汉初期的鲜卑 吐谷浑部,汉史中亦称阿柴虏、赀虏。

  渊源三

  源于 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 蒙古族柴尔吉惕氏,源出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开国功臣阿剌忽失所属的吉惕忽里部,在成吉思汗大分封时,阿剌忽失管辖五个汪古千户,柴尔吉惕氏是吉惕忽里部的一个分支,以部为姓。在明朝中叶以后,柴尔吉惕氏即以原部族名称首音的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即冠汉姓为柴氏

  ⑵. 蒙古族海鸠特氏,源出成吉思汗铁木真左帐卫队的称呼,蒙古语“海鸠特”的汉义即为“偏坡、旁侧”,延伸义为“左侧护卫”。其在元朝末期即有冠汉姓为柴氏者。

  ⑶. 蒙古族哈吉古特氏,原为回鹘民族,其实为西夏党项民族的一支,后在大蒙古汗国时期归附于成吉思汗,称“哈吉古特”,汉义为“遵从圣者”,后多冠汉姓为柴氏。

  蒙古族柴氏正确读音皆作chái(ㄔㄞˊ)。

  渊源四

  源于 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满语为Saimire Hala,是满族最古老姓氏之一,为满洲巨族,人口众多,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齐齐哈尔、长白山区和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柴氏、赛氏等。

  满族柴氏正确读音作chái(ㄔㄞˊ)。

  柴姓的人口分布

  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山西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柴姓的百分之十三,另外,河北亦多此姓,两省柴姓约占全国汉族柴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如今柴姓人口一百三十五万多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柴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 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 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 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 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 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 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 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 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 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安阳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今 河南正阳西南。西晋时期亦为置县,治所在今天的 河南安阳西南西南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位长川县置郡,治所在安阳(今 河南息西),领安阳、乌水二县。西魏时期改为北秦州,后又改为交州。隋朝开皇三年废黜,但在隋朝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改州为纪州,安阳称为长川;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州,又废乌水入焉州,在今 河南省沁阳县西部一带地区。

  堂号

  平阳堂:以望立堂。

  安阳堂:以望立堂。

  寿圣堂:柴氏鼻祖 高柴是孔子的弟子,他是个长寿者,活到一百二十八岁,史称寿圣,后人因立“寿圣堂”。

更多>

柴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