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频道 > 百家姓 > 闻
百家姓图腾

闻姓简介

  闻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名中位居第289位,得姓始祖为少正卯(春秋鲁国大夫)。据统计,其中中国大陆有闻姓19.8万人,约中国人口总数的0.013%,江苏省和湖北为中国闻姓的主要省。在香港或海外,闻姓的英文有时被写为Woon。而Wen为汉语拼音。

闻姓介绍

  闻姓的姓氏起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郑国闻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闻邑,春秋时期郑国之地,故址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荥阳市虎牢关一带地区,亦称汜水关、汜水镇。周定王姬瑜二十年(晋景公姬孺十三年,郑襄公姬子坚十八年,公元前587年),晋景公因郑国违盟投靠楚国,大怒之下出兵伐郑国,连续击败郑国军队,夺取了郑国的闻邑,改为晋国的汜邑(今河南汜水),并一度包围郑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后郑国得到了楚军的协助才击退晋军,但闻邑已经收不回来了。失国的原闻邑之郑国人,在成为晋国汜邑之民后,有以故邑“闻邑之人”名号为姓氏者,称闻人氏,到了春秋后期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闻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闻人氏、闻氏同宗同源。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太史左丘明,属于以世称名号为氏。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职掌太史,即左丘明,他撰著的《春秋左氏传》流传千古,至今也是人们考证春秋历史的重要史料,因称“古之闻人”、“鲁之君子”。在古代,“闻人”就是专指众所崇敬的名人,世称“闻人”者,在中国历史上寥寥无几。左丘明,约公元前500~前428/408年,一说其姓左,名丘明;一说其复姓左丘,名明;另有一说其姓丘,名明,“左”是“左史”之官职简称,左史重记事;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与孔子晚年同一时代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也是儒家代表之一。左丘明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他根据鲁国以及其他各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以《春秋》位历史背景,编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并参与编著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中国历史学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左丘明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在这两部重要的著作中较多地反映了“民”的利益和要求。左丘明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对于历史事件鲜明地表现了他的肯定或批判态度。他所肯定的是那些符合于他的儒家观点的东西。例如他肯定“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伦理道德,并从这些论理道德为出发点肯定了“利民”和“卫社稷”等进步的思想。在他的书籍中,毫不客气地批判了那些破坏论理道德的所谓“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之类的“逆德”,同时他也批判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的败行。其著作在思想上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从这些方面表现了出来。据著名学者刘向所著《别录》佚文的判断,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弟子曾参及公孙龙相当,那么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辈;而据《左传》、《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上来看,可知左丘明当逝世于鲁元公姬嘉在位时期,即周考王姬嵬十三年~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28~前408年)之间。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就是对士子们十分挑剔的孔子也对这位晚生十分推崇,曾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在左丘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闻人”之名号为姓氏者,称闻人氏,后再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闻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少正氏,属于以世称名号为氏。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五霸争雄,大国兼并小国,奴隶起义反抗奴隶主的压迫和剥削等激烈的阶级斗争,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序幕。传说,到了春秋晚期,鲁国的孔子和少正卯两个人都在开班讲学: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说,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奴隶主阶级“礼治”的奴隶社会;而以少正卯为代表的法家学说,主张变法革新,建立新兴地主阶级法治的封建社会。后来听少正卯讲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学生也来了一部分,孔门出现了“三盈三虚”,气得孔子大骂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少正卯在讲学中很快成为了当时文人学士公认的“闻人”(名人)。后来,孔子当上了鲁国的司寇,代行宰相职务,传说他给少正卯加上了“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淆乱是非”等罪名,把他捕杀了,并把他的尸体示众三天。但少正卯变法革新的进步思想已经传播开了,推动了奴隶制灭亡、封建制兴起的浪潮,成为一代法家先驱。后来,新兴建制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秦始皇推行法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大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制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在少正卯的后裔子孙中,称闻人氏,世代相传至今。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宏然、远近闻名的人,被世人誉为“闻人”,所以在他的后代支庶子孙中有以先祖“闻人”之号为姓氏者,后再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闻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信国公文天祥的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文天祥的护国军失败后,其二十四子带其后裔族人从江西吉安迁徙到浠水一带(今湖北麻城),改文氏为谐音的闻氏。该支“文改闻氏”族人在清朝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第一次撰修的《闻氏宗谱》中记载:“吾族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庐陵,宋景炎二年,信国公军溃于空坑,始祖良辅公被执,在道潜逃于蕲之兰溪驿,改文为闻,因家焉。” 这部《闻氏宗谱》中记载的“信国公”,就是文天祥;“蓟之兰清邑”,就是今湖北省麻城市浠水县;“二十四子”,实际上是文天祥属下的护国军将士,无一为文天祥的嫡支族人。

  第五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温都氏,亦称文都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温都部,以部为氏,满语为Wendu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绥分(今中俄两国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乌苏里江两岸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闻氏、孔氏、温氏、都氏、文氏等。

  第六个渊源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温都尔氏,锡伯语为Wenduer Hala,世居乌苏里江两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闻氏、温氏、文氏等。

  闻姓的人口分布

  闻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在大陆地区甚至没有进入300位。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约二十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的0.013%左右,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闻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堂号

  超卓堂:超卓就是特别高超的意思。明朝时候,闻良辅才能和德行都特别高超。初为监察御史,后来升大理少卿,出使暹罗,权操虎节(古时出行官员所拿的表示身份的符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水国用龙节),官至广东按察使。

  正气堂:文天祥二十九岁生子文道生。南宋危难之际,文道生令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文伯平逃难到丰顺县。文道生病故后的公元1292年,遗子文伯平为避祸移居到凤凰山下埔村,以打铁兼务农为生。其族以先族文天祥浩然正气及千古诗篇《正气歌》为堂号。

更多>

闻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