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频道 > 姓氏百科 > 黄姓

黄姓

2016-01-07 13:49:31 来源:随便吧名字频道

黄姓是汉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中国大陆第八大姓,黄姓人口在广东省最多,占全国总黄姓人口的约19%,是广东、香港和澳门第二大姓,台湾第三大姓。

由于黄、王两姓不但常见、又音近(赣语、吴语、闽东语、粤语等甚至同音),故在说明时,常以“金墩黄”、“江夏黄”或“草头黄”(此乃俗写作“黄”,将上半部省为草字头)作为强调。然而,“黄”字本身即是一个部首黄部,草字头的部首为艸部。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黄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姓氏起源

黄氏的起源如下:

一、出自嬴姓:《后汉书·郡国志》曰:“故黄国,赢姓。”

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灭亡。黄国灭亡后,其国人不忘故国,遂以黄为氏。他们多距原黄国不远,其中在江夏(今湖北新洲县西)一带聚居最多,故后人遂以江夏为黄氏的郡望。

二、出自金天氏:台骀是少皋金天氏的曾孙,因治水有功,颛顼封他到汾川(今山西汾水流域)。其后人曾在春秋时其建立沈、姒、蓐、黄等国,周初,为晋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这支赢姓黄氏,主要集中分布在今山西一带,是为山西黄氏。

三、古代南方蛮族有黄姓。在广西南宁一带。武陵溪人、峒人和壮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黄姓。《新唐书》记载:“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

四、出自近代其它民族。一为避乱时改姓,如满族之“伊喇氏、西林觉罗氏、鄂吉氏、鄂佳氏、那拉纳喇氏”,亦或回族之“蒲氏”。或是如台湾原住民汉化时由当权者、汉人赐姓。

五、他姓改姓黄。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等。巫改黄:巫、黄,古音近似。《江西通志稿》载:黄氏,即巫双瑞后裔。

 

华南黄氏

秦汉时期,黄氏遗民们已散处 于江南、闽粤和湘、川、黔交界地带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是当时的巴、濮、蛮、越等少数民族生活和栖息之地,因而被视为“南蛮荒服”之地。黄氏遗民南迁江 南、岭南后,因长期与当地的土著蛮越杂居生活,到秦汉以后便有一部分黄国遗民被完全同化而融合到土著蛮越民族中去了,形成我国南方蛮越土著民族中的黄姓。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 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 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 “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 各国。”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广府民系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广府黄氏多属江夏堂,多由江夏郡迁至南雄珠玑巷,再散居珠江三角洲。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 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分布状况

多在广东、福建等南方省份,计有临江、淮南、汝南、南阳、零陵、巴西、河阳、新安、金华、邵武、固始、信州、旴江等。约莫于明、清代之后,迁往东南亚各地。此外,在壮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黄姓人。

历史和迁徙

夏朝至春秋时期

《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黄夷属东夷的一支,商代卜辞中也有“伐于黄尹”的记载。《左传》桓公八年(前704年)开始有黄国的记载,公元前648年夏,黄国被楚成王所灭。黄国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潢川县城西约6公里的的隆古乡,1983年在潢川之南的光山县城旁宝相寺发现黄君孟夫妇合葬墓,出土有“黄君孟自乍行器”和“黄子乍黄夫人孟姬器”之铭的铜器和大量精美的玉器。1988年发掘出黄国贵族黄季佗父墓。因此黄氏从黄夷时期到春秋时期的聚居地在河南省潢川县、光山县一带。

战国至汉末

黄国灭亡后一些族人迁到河南中部(如西汉黄霸为淮阳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为丞相后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一些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还有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

公元前262年,黄国后裔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令尹,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为封邑。十五年改封于江东,在原吴国故墟(今苏州)建城,以为都邑。《越绝书-吴地传》曰:“春申君,楚考烈王相也。烈王死,幽王立,封春申君于吴。三年幽王征春申为楚令尹,春申君自使其子为假君治吴。十一年幽王征假君,与春申君并杀之,二君治吴凡十四年。”春申君的一些后裔定居于江苏。

汉末至唐朝

东汉时期,一些世代公卿的家族逐渐成为名门世家,江夏郡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黄香、黄琼、黄琬祖孙四代,作为名闻天下的孝子、名臣,在黄琬被杀后,江夏黄氏就败落无闻。唐太宗所编氏族志中,郡望有江夏郡、南安郡、松阳郡、东阳郡、濮阳郡。

福建黄氏

南宋梁克家《三山志》载:“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明何乔远《闽书》载:“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也。”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晋安郡黄氏为八姓之一,唐太子詹事林披(795年进士)撰写的《唐桂州刺史封开国公岸行状》、《刺史公迁居述》载:“其先望出江夏安陆......家状谓其先光州固始人,晋元帝渡江,随徙闽侯官。”现福州三坊七巷的“黄巷”即为祖居地,在福建有“林陈半天下,黄郑满街排”之说。莆田的莆阳黄氏、巩溪黄氏、军城黄氏、龙溪黄氏、金墩黄氏及泉州的紫云黄氏等为其后裔。

唐朝末年,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率军入闽,光州固始的黄氏族人黄敦、黄膺也随军定居于福建,后裔分虎丘黄氏、五经黄氏等。邵武的黄峭一族也是光州固始迁徙来的,分21房。

福建黄氏从唐宋时逐渐分布到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台湾等地。

郡望

堂号

黄姓名人

古代

西汉

东汉、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近代和现代

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

其他地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