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频道 > 姓氏名人 > 中国古代首位“奴隶宰相”伊尹

中国古代首位“奴隶宰相”伊尹

2016-01-22 10:38:03 来源:随便吧名字频道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到伊字,就不得不提一提中国古代首位“奴隶宰相”伊尹。伊尹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圣人,他既是助汤灭夏并辅佐商代五王的名相,又精通厨艺,被后代厨师尊为鼻祖。伊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躬耕于莘野,潜心研究尧舜之道,其“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念至今仍被人称道。那么大家对于这位“奴隶宰相”了解多少呢?下面趣名网小编为您介绍中国首位“奴隶宰相”伊尹。

伊尹简介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一说今河南杞县,一说今洛阳伊川县),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约公元前16世纪初,他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都城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附近,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根据陈君俭发现并且编辑的商周干支年表,伊尹卒于沃丁丁未年,这也是众多甲骨文为什么记载祭祀伊尹必有丁的缘由。因此有关伊尹的各甲骨文年代,相互关系可以由此一一查证。

伊尹之子-伊陟

伊陟是商朝重臣伊尹之子,商王太戊继位后,任用伊陟担任相国。由于伊陟辅佐朝政得力,太戊在祖庙称赞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伊赞谦让,于是写下《原命》。

伊尹放太甲

伊尹放太甲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伊尹十分忧虑,多次规劝,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为使太甲成为有作为的君主,伊尹采取断然措施:在商汤墓所在地桐建了一座宫室,称为桐宫。他把太甲送人桐宫反省。桐宫地处商汤墓地,气氛庄严肃穆,除了守墓人,寻般人不得进入。在这样的环境里,太甲见到的是祖父的陵墓,想到的是祖父艰苦创业、替天行道的功绩,读的是伊尹专为他写的教材《伊训》、《肆命》、《殂后》,其中,《伊训》是伊尹对他的告诫,《肆命》是教他怎样当政,《殂后》是商汤的法律制度。太甲面对祖父之墓,缅怀祖父收绩,对照自己的恶性劣行,日日想,夜夜思,终于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和被放逐的原因,从迷途中觉醒过来。他一边读书,一边打扫陵墓,日久天长,逐渐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行动谨慎、言语谦逊、思想沉稳、勤劳不息。在他闭门思过期间,伊尹代他行政,日理万机,还不断了解他的情况,抽空来桐宫看望。转眼间,时间过了三年,太甲已经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伊尹见放逐太甲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亲自到桐宫迎接,恢复太甲王位,自己退为臣。太甲二次即位,勤修德政,以身作则,诸侯归服,百姓安宁。伊尹特作《太甲训》三篇褒奖太甲。太甲终成有为之君,为后来的中兴局面打下了基础。伊尹连辅商初数王,既为帝师,又代帝王行政,功高盖世,前无古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