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频道 > 姓氏名人 > 科学家 > 徐以枋
徐以枋

徐以枋

土木工程专家

徐以枋是一名土木工程专家,他毕生都在致力于公路和市政工程事业,并且在桥梁开发和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和参与了重庆长江大桥的设计。徐以枋曾组织并参加抢建滇缅、川滇、川康等公路及桥梁建设。积极支持混凝土“T”型刚构桥和斜拉桥的开拓与应用。在参与和领导上海市政工程建设方面卓有建树,贡献突出。

徐以枋个人资料

徐以枋详细介绍

  徐以枋简介

  徐以枋 1907年生,浙江平湖人。又名驭群。高级工程师。192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曾任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副工程师、荐任技士、督察工程师,国民政府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荐任技正、国民政府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工程干部队总队长、主任督察工程师兼工程科科长。滇绍公路运输管理局工务科科长、副总工程师、军事运输管理局川滇西路工务局副局长,川康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1945年后任上海市工务局沟渠工程处处长、道路处处长、副局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副局长,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局长,上海市市城市建设局局长、总工程师、市政工程设计院院长,市规划委员会顾问,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七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逝世,终年91岁。

  抢建索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徐以枋奉命赶往云南昆明协助该省于一年内抢建修通滇缅公路,于除夕赶抵昆明。当时要赶建的是从下关到畹町长548公里的一段,关键是及时抢建通澜沧江和怒江上的两座悬索桥。徐以枋毅然接受省方委托,为这两座大桥的赶建担任技术指导。根据澜沧江功果附近沿岸路线、地形,不适宜马上建造正式桥,他从现实条件出发,先建临时桥,争取早日通车,以后再另选正式路线和桥址建造正式桥。临时功果桥采用跨度为90米、宽3米能通7.5吨货车,用石砌桥塔构成的索桥。对怒江上原有能通行人和骡马的惠通桥决定利用钢架桥塔,浇成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余上部结构和钢索锚碇全部换新,改建成一座桥面净宽4米,维持原跨径约84米,能通10吨重载重货车,有加劲木桁构的悬索桥。

  在此期间,徐以枋亲赴缅甸仰光采办材料和加工构件,在仰光完成两座桥的设计图纸后,徐以枋即赶回功果桥工地,经过100天的奋斗,功果桥在1938年6月5日建成通车。随即,他又和郭增望转移至怒江边指导惠通桥施工,于1938年初冬.抢修通年,1939年1月,全桥建成,确保了滇缅公路在一年内如期抢通。

  1938年仲冬,美国大使奉罗斯福总统的命令,取道滇缅公路回国,实地了解修建情况,并从惠通桥乘车顺利通过,拍照取证,回国汇报后,对此工程十分赞佩。

  稳定地面沉降

  徐以枋在研究处理上海市地面沉降问题上有深刻的见解。他从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上海早有地面沉降的记录,从局所辖的测量队又掌握了每年的沉降数据。在1958年后的几年中,地面沉降迅速加快,造成排水困难,江水易于漫溢,增加了市内积水的严重性,并使市区桥梁随地下落,桥下净空越来越小,影响了苏州河等水道上的交通。他又从自来水公司了解到历年地下水开采的数量,感到它与地面沉降有关,且变化规律相类似。在一次市人民委员会的会议上他反映了这个情况。

  1961年,上海市建委组织研究小组,派徐以枋为组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沉降原因,提出稳定措施。研究小组除加强地面沉降观测外,还在市区内打了两个深的观测井,在岩层上设水准基点,并自动绘制地面沉降图;同时,从自来水公司及时了解各季节里深井水用量资料,与地面沉降随季节的变化图进行对比。从而科学地得出:地下水的汲用量是影响市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的结论。因为深井水用量增加,使地下潜水位降低,引起潜水位上的土壤浮力下降,重量增加,这就压缩了松软的下卧层,从而引起地面沉降。他以充分论据向市领导汇报,并与各方反复讨论,取得了一致法。上海市据此坚决严格限制使用深井水,并在深井中回灌自来水,从而基本上稳定了地面沉降。

相关资讯